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5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We used the combined method of general survey surveys, qua drat and transects method, investigated the Cyperaceae plant resources in Jiangsu Province by several field surveys and reviewing of literature, analysed the species diversity,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resource value.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Cyperaceae plants germplasm bank,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pplication status, and then protect its species diversity and further exploit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ecimen and germplasm collected include 116 species belonging to 16 genera, including seven variants. Cyperus rotundus Linn., Cyperus iria Linn., Carex brunnea Thunb. and other 10 species distributed widely, which distribution was widespread and species richness higher. The Cyperaceae plants were concentrated in Lianyungang, Yancheng area and Nanjing, Changzhou area, and low altitude section. The distribution types of genera and species were dominated by the world distribution, pan tropic distribution and temperate Asia distribution, have the transition from pan tropic distribution to Temperate zone. The research may collect scientific resources, effective protection, use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92.
<正>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 Milne-Edwards,1872)隶属鼩形目(Soricomorpha)鼩鼱科(Soricidae)鼩鼱亚科(Soricinae)短尾鼩属,其模式产地为中国四川宝兴(Milne-Edwards,1872)。短尾鼩属的物种分布于亚洲中南部,共有4种,即A.assamensis、A.schmidi、A.squamipes和A.yamashinai(Wilson and Reeder,2005)。短尾鼩  相似文献   
93.
安徽农田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其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安徽省寿县等19个地区的农田表层土壤(0~20 cm)为对象,采用超声波提取,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分析了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op′-DDE、pp′-DDD、α-硫丹和百菌清等8种有机氯农药(OCPs)在农田表层土壤中的分布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 19个取样点中8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总含量范围为ND~23.75 μg·kg-1,其中PP′-DDD、γ-HCH为主要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3.83和13.49 μg·kg-1.与199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六六六平均值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国内外土壤相比,安徽省农田表层土壤中的六六六(HCHs)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安徽省农田表层土壤中OCPs、HCHs和pp′-DDD平均浓度分别为48.58、28.64和13.83 μg·kg-1,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一级土壤质量标准(<50 μg·kg-1),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94.
不同稻作方式对稻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半试验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省从江县传统农业区的糯稻和杂交稻为例,研究了在水稻单作(R)、稻-鱼(R-F)和稻-鱼-鸭(R-F-D)3种不同稻作方式下稻田杂草群落的特征.结果表明:糯稻在3种稻作方式下的抑制杂草能力均优于杂交稻;R-F-D显著降低了田间杂草的发生密度,对鸭舌草、节节菜等的抑制效果达到100%,总体抑制杂草效果显著优于其他稻作方式,杂草的物种丰富度及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ielou均匀度指数提高,表明群落物种组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降低了原来优势杂草的发生, 是一种较好的可达到抑制杂草效果的稻作方式.  相似文献   
95.
江西三清山兰科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三清山兰科植物资源丰富,约21属30种,占江西省兰科植物属种的56.76%、38.46%,占中国兰科植物属种的12.28%、2.41%。区内兰科植物生活型以地生兰为主;分布区式样以温带型为主;区系成分分散,缺乏本地特有成分。与各山地的相似性以及属种分布型比较显示,三清山与5山地在属级水平上相似性系数高,兰科植物区系联系比较紧密,从属分布区类型看,三清山、黄山、天目山和庐山以北温带分布为主,井冈山和武夷山以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为主;在种级水平上相似性系数较低,种分布区类型均以东亚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按生态型划分,地生兰为主,附生兰为辅,三清山和黄山只有两生态类型,武夷山、天目山、井冈山和庐山生态类型齐全。最后,依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对各山地珍稀濒危保护物种进行归纳统计。  相似文献   
96.
福建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野外调查和整理分析文献资料,初步认定福建省外来入侵植物并已归化的种类约73种,分属于29科,其中菊科种类最多,有16种。从来源看,来自美洲的有59种,占80.82%。入侵植物中包括6种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首批外来入侵物种。文中还对这些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入侵途径及其防治对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福建省泉州市榕属植物在园林绿地中应用情况的调查,总结了该属植物较高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出合理利用及管养对策。  相似文献   
98.
2015年7~9月在贵州省兴仁县、平坝县和兴义市的五屯镇及敬南镇捕获鼠耳蝠33只,鉴定为高颅鼠耳蝠(Myotis siligorensis),为贵州省新纪录物种。标本保存于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实验室。主要特征:体型较小,前臂长(36.03±1.50)mm(32.66~38.98 mm,n=33);耳狭长;耳屏直而细长;第Ⅲ掌骨最长,第Ⅴ掌骨最短;阴茎长(4.52±0.84)mm(2.85~5.75 mm,n=21);头骨狭长,颅骨凸显;颅全长(13.87±0.74)mm(13.00~14.88 mm,n=8),颅高(6.36±0.24)mm(6.03~6.74 mm,n=8);听泡较小;矢状脊细弱;上颌第1、2门齿向中央倾斜,上颌第1门齿有1个主尖和1个附尖;上颌第2门齿较第1门齿小,且与犬齿分离;上颌第2前臼齿(P3)位于齿列中。基于Cyt b基因(1 141 bp)序列进行的分子系统学分析显示,此次捕获鼠耳蝠物种与高颅鼠耳蝠聚在一起,二者遗传距离最近(仅为0.03),进一步确认所采集物种为高颅鼠耳蝠。  相似文献   
99.
盘波  邹伶俐  张睿鹂  康明  温放 《广西植物》2017,37(10):1250-1256
该文报道了华南地区石灰岩地区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一新种——散序小花苣苔(Primulina effusa F.WenB.Pan),并对该新分类群的濒危现状进行了评估,认为根据现在已知的居群和所受威胁情况,可暂定为"极危"之级别。  相似文献   
100.
豫东平原聚落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慧敏  娄帆  李小建  白燕飞 《生态学报》2017,37(16):5313-5323
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必然导致聚落景观格局的变化,但目前相关研究对平原地区关注相对较少。文中选取豫东平原地区的开封、商丘、周口市,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ENVI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对该地区1972、2015年市域中观尺度上的聚落规模、聚落景观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在聚落发展过程中,1972—2015年聚落斑块数量有所减少,聚落规模逐渐扩张,市域内最大聚落斑块扩张相对更为明显;对聚落斑块扩张强度的分析发现,城市市辖区及周边乡镇聚落扩张强度相对较高。(2)地区内聚落斑块空间分布表现出聚集分布特征,但该时期聚集程度有所减弱;两个年份聚落核密度分布格局大致相似,局部地区存在多核扩散现象,市域尺度上的核密度分布存在地区差异。(3)对斑块形状指数的分析发现,研究区狭长或曲折聚落斑块在空间上分散布局,整体上区域内聚落形状趋于规则。(4)随着距河流、道路距离的增加,聚落斑块总面积和数量有所减少,且道路对聚落分布仅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较大影响,距中心城市0—6km范围内聚落受中心城区发展辐射影响较大。本文的分析可为平原地区聚落景观的优化布局和聚落用地的集约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